中国古代有哈士奇么?
“古代”是多久?哈奇士起源于1500年前,但是作为工作犬出现在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的村庄里。大约在中世纪早期(约12世紀)进入欧洲。在16~17世纪,它被带到了英国。 那是不是中国就没有啦?不是的!
在明代晚期,中国人也养这种狗。在《绣象小说〈猎艳記〉》中講述了一隻身為獵犬的「雪橇犬」與主人相處的故事。這隻獵犬原為塞外所產,白毛如雪,四足如盘,行走如飞;眼珠黑亮而有神。其食量甚大,每日需飼養三斤熟牛肉,兼食燒酒。
該書將之稱為「駟馬」,形容它奔跑的速率高達「如飛」。明文宗宮中擁有許多珍異玩物,包括一對白駝以及數隻善跑的「雪橇犬」,當時人們將此兩種動物並列進行比賽遊戲。 清初葉盛華所作《野史拾遺》卷六載道:「哈思奇,北方犬种....能曳車拖船,亦會食肉飲酒。性靈慧而遲鈍,能馴伏馬牛,故牧人寶愛之。」同書還提到「哈什奇」可駕馭、可騎乘,且能「水泳」。
由此可知,至少在明朝中期,哈斯奇就經常出入中原地區了。 然而,在中原地區它並不叫作哈斯奇,而是叫「薩蠻」或「撒蠻」。其原因在于,這些動物的拉丁語名稱在漢語中發音相似,易混淆;而且牠們的皮毛顏色也為灰白色,與「薩蠻」或「撒蠻」一詞的漢語意思(指代「下雪的南方來的人」)不謀而合,因此誤會就此形成。